第11届
1989年 第11届 弗兰克·盖里 美国
英国建筑评论家内奥米·斯汤戈说: “20世纪 初,立体派画家打破了作为西方美术基础的 固定视点透视法,与此相同的是同一世纪末, 盖里的建筑理论使建筑物呈现出令人惊奇的 冲突感,一种全角度的视觉体验
盖里作为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他的建 筑和杜尚的绘画,如果说里特维德的乌得勒 支住宅是风格派绘画的三位代表的话,那么 盖里现在的建筑作品则是立体派绘画的三位 代表之一。
第11届
英国建筑评论家内奥米·斯汤戈说: “20世纪 初,立体派画家打破了作为西方美术基础的 固定视点透视法,与此相同的是同一世纪末, 盖里的建筑理论使建筑物呈现出令人惊奇的 冲突感,一种全角度的视觉体验
盖里作为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他的建 筑和杜尚的绘画,如果说里特维德的乌得勒 支住宅是风格派绘画的三位代表的话,那么 盖里现在的建筑作品则是立体派绘画的三位 代表之一。
第12届
他认为新的城市设计包括采用不同的分析技巧以及对从现存城市的形式和空间材料中所发现的原则的重新使用这两方面
“坚持去掌握同一的主题”和“实践前的理论是必要的”是他的两个重要原则,也是他认识论的基础。他的另两个重要概念是“类似性城市”和“类型学”,并相应地形成一套理论。
第13届
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院,1950年获硕士学位,1954 -1956年在罗马的美国艺术学院学习,后曾在斯托诺洛夫、沙里宁、路易斯康等事务所任职
设计理念: 后现代主义,反对功能主义,认同低级趣味和追求刺激的市井文化,认为建筑要迎合群众喜好。
第14届
他的作品注重在现代设计与历史环境之间建立深刻的联系,并因其个性化的品质和对现代社会文化变迁的敏锐捕捉,而受到普遍关注和承认。
设计理念:用现代的手法演绎葡萄牙传统,用简洁的形式表现建筑内在的丰富性;新的建筑应该归属或融入该地区的传统;重视场地性格与建造过程。
第15届
槙文彦是日本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新陈代谢派的创始人之一,现任美国建筑师协会名誉会员、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名誉会员等职。
早期是“新陈代谢派”,后期受勒•柯布西耶粗野主义影响;运用折衷主义学;重视建筑与城市及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基于日本传统的文脉主义,以恰当的尺度表现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第16届
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是法国首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大奖的建筑师。他设计的空间总是充满愉悦、自由与感动。作为一名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画家,包赞巴克先生致力于探寻建筑的不同形式及其包含的意义
设计理念:“开放式街坊”的理论,利用空间构筑实体,运用消减的手法来处理建筑体量的构成。
第17届
安藤忠雄,日本著名建筑师。194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以自学方式学习建筑,1969年创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1997年担任东京大学教授
将万神庙的静态几何布局形式的垂直发展的空间与日本建筑具有明显的水平方向性的空间概念相融合。封闭-开放的都市观。 建筑构成三要素:材料、几何、自然。
第18届
拉斐尔·莫内欧西班牙建筑师,是国际建筑师联盟金奖、斯德哥尔摩斯考克基金及皇家艺术研究院联合颁发的斯考克视觉艺术奖等众多知名奖项获得者。
建立了一套解释日尔曼人与尼德兰人传统的温和的说法;致力于坚持建筑的功能以抵抗“短暂生命建筑”的风气;他认为建筑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载体,这个载体是建筑师通过认真地推敲模型和研究资源,并不断地深入、完善而创造出来的。
第19届
斯维勒·费恩,二战后斯堪的纳维亚建筑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对于如何使用北欧景观以及建筑文化中特定的光照条件有着直觉般的把握。
大胆地运用几何,特别是对舰船一样的建筑形态和对细部非常不可思议的表达;非凡的诗意,对光和影的运用极具创造性,强调水平和竖向元素的搭接,对材料、场地、结构和功能都有着非凡的感知力;反对抽象的形式,斯维勒•费恩 (挪威) 推崇建筑的诗意和直觉的重要性。
第20届
伦佐·皮亚诺是意大利当代著名建筑师。因对热那亚古城保护的贡献,他亦获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亲善大使。
注重建筑艺术、技术以及建筑周围环境的结合。追求自然属性,仿生学和植物的应用、为建筑增添亮丽风景、生态技术。注重技术的文化属性、建筑的地域文化特色,强调建筑的场所特性。